文丨静子

漫步街道、刷新朋友圈、打开应用程序,各类冠以“XX大学”“XX学院”名称的机构渐欲迷人眼。

近日,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《关于规范“大学”“学院”名称登记使用的意见》(下称《意见》),明确“企业内设培训机构应规范名称使用行为,不得使用‘大学’‘学院’字样开展宣传等活动”。

以“大学”“学院”之名,高等院校承教书育人之重,在社会享有较高声誉。正因此,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盯上了高等院校的金字招牌,未经批准擅自使用“大学”“学院”字样,通过名称镀金行对外宣传、招揽生源之实,赚得盆满钵满。此外,一些企业内设的“XX大学”可谓“富人俱乐部”,招录的学员大都属社会精英,积累有一定的财富、人脉等社会资源。与钻研艰深学问的目的相比,他们的相聚更像是为了事业上的相互扶持。名称使用乱象之下,教育变了味。

何谓“大学”“学院”?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今天大学的意义和古代的大学虽然不同,但在人才培养上却是有相通之处的,即彰显品德、教化品性、完善道德。反观“大学”“学院”名称使用乱象,心怀赤裸裸功利目的山寨大学,在立德树人方面功用几何?混淆公众视听、扰乱教育秩序、劫持高等院校教书育人的崇高追求、抹黑众人心向往之的学术圣地……教育的一方净土容不得玷污,一些企业自诩“大学”“学院”的“拿来主义”更是行不通。

我们不排斥教育所具有的功利目的。“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,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,完成他的人格,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责任”,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。发展自身能力,提高专业技能,当是教育的重要功用。前提是,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应合法规范经营,首要表现当是名称规范,像未经批准擅自使用“大学”“学院”之名的行为显然不妥,有误导、欺骗受教育者之嫌。建立在不实名称之下的组织机构,又怎能奢望它提供真实有益的学术产品?

教育不是生意,高校招牌也不是店铺牌匾。培训机构该明白,“大学”“学院”等名称不是想用就能用!让教育的回归教育,让商业的复位商业,才是社会正道。好在一些培训机构已经有所行动,期待这一清理整顿过程能够快些、稳些。

【作者】 孙文静

南方评论